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世纪后半叶,波拿巴主义成了法国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潮。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专制集权和军事镇压。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上,这种政治思潮又往往被称为恺撒主义,其形成是有深刻原因的。普法战争中的惨败,与诸列强在国际争霸中的不断失利,“在法国引发了一场精神上的深刻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法国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国家体制。这种思想后来也影响到了法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模式上。1887年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建立,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统治基本完成。1899年老挝纳入联邦后,法国在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体制全面确立。

在1897年前,在印度支那任职的总督们并没有采取重大的行政措施来建立联邦的殖民行政机构。1894年殖民地部成立,开始掌管殖民地事务。1897年起在保罗•杜美任联邦总督期间(1897-1902年),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最终形成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治体制。这个殖民体制被称为“杜美体制”。杜美体制主要包括:殖民地总督集权制度、分而治之政策、文化同化政策。“在这一体制中,总督集大权于一身,驻各地的欧洲殖民官员和土著官员都直接对总督负责,从殖民政权的最上层直到最底层都是如此。上级对下级的要求是多服从少自主,下级对上级要绝对负责” 。有西方学者曾如此描述:“总督是印度支那的行政首长,他的权力很大,任期普通为五年……辅助总督的有一个咨询的团体,叫做政府会议(Conseil de Gouvernement),每年开会一次……这个会议纯粹是一种顾问的性质,所以它讨论的题目都是经总督嘱托的” 。总督代表宗主国政府,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全权管辖殖民地。在经济上普遍地实行严格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各种法律法令对殖民地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加以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对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制度,禁止殖民地同其他国家进行直接贸易,通过经宗主国政府特许的贸易公司来垄断某一殖民地的一切经济利益。法国在该地区的殖民主义管理模式的设计上,试图将法国的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传统相结合,建立一种东方的法国式管理体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