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即便如此,并不是说这类表面光明的东西没有意义。因为社会是需要一点美好的、理想主义的东西的——虽然很多时候这类东西都只是表面文章,但至少说明即使是黑暗的当事人对光明也的确是向往的,只是于无奈和有限之间不得不选择了自己并不一定真的喜欢、但却不得不选择的东西。这就是有的决策者振振有词说的:不一定做出最好的选择,但要做出最对的选择——实在无奈,我们必须明白:在这个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上,“对的选择”的确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因为往往“好的选择”要付出代价而且一无所获,而“对的选择”往往会给你带来地位、金钱与荣耀。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上知道了正确的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千百年来我们在颂扬着这种视真理为生命的精神。但如果我们稍作扩展——一个圣人,当他知道“朝闻道”的结果,是让他明白了多年来自己认为“对的选择”实际上大多数都不是“好的选择”,那又将如何呢?既然是圣人,自然有远高过世人的道德价值标准,在这巨大的内心煎熬面前,我们的“圣人”是否会疯掉呢?如此一来,“朝闻道”之后的“夕死”似乎成了圣人们得以抚平痛苦并回归心灵彼岸的解脱了。

因此,有人说儒家“孔子以后再无圣人”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在寻求“对的选择”,虽然往往留恋于“好的选择”之中,但上天似乎格外垂爱这位大学问家:虽然他一生仕途都不顺利,在世人看来不那么成功,但是他也由此规避了两种选择对心灵的煎熬,从而留下了光辉的思想火花。纵观儒家,孔子以降,多是托名尊圣贤实为求福贵的宵小之辈,什么“董圣人”、“程圣人”、“朱圣人”、“康圣人”之类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圣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好的选择”置换为“对的选择”,为了证明其选择实际上就是“好的选择”,又处心积虑地对儒学大道删减处理、改头换面,把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装扮成了八大胡同涂脂抹粉的烟花女,然后再乐颠颠地将这个女子送给君王们恣意玩弄,生下一个又一个荒唐的文化怪胎。如今,这些文化怪胎似乎成了主流精粹,而儒家思想真正的光芒则尘封于遥远的角落里为人所选择性遗忘。原因很简单——照着那东西做是会失望的,因为那不是成功宝典而只是修身准则——而这又有谁会去真正关心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