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7-21 08:53:42

应当清楚的是,无论王弼还是何晏,他们援道入儒,主“无”为本,并不是要崇老抑孔,举道灭儒。

恰恰相反,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用道家的本无论,来解决日益危机化的儒学本身,期望儒学在道学襄助下重新振兴。

这缘于儒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出于现实的迫切需要。

东汉末年,随着大一统汉王朝中央政权的倾圮、坍塌,儒学虽然做为显学仍握有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权,但其影响力却早已大打折扣。

一方面,出于现实政治需要,曹操、孔明纷纷推行名法之术,用人选才上讲究“循名责实”,从而,使得“今之学者师商、韩而尚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

另一方面,伴随着政治空气的污浊,生存世道的艰难,加之兵燹四起,白骨遍野,士人通经致仕道路阻断,囹圄刀俎之祸随时发生,使得乱世中的人们感到命运无常,生死难料。这也促使知识阶层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由之,人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人格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厌烦生存世界,寻求精神超拔的人们,开始崇尚玄虚,心追无境,行尚通脱的道家思想趁虚而入,渐为知识群体广泛接纳,并广为流布。

《老子》在这个时期,受到空前的欢迎就是明证。据杨树达《汉代老学者考》说,此时,不仅信仰老子者日多,而且研究者日众。东汉末研究《老子》的有名可考之人就多达五六十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