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4-19 10:09:42

做为一个自视清高、出淤泥不染的高士,他会更在乎周围之人对他的品评,也对此更为敏感,更为焦灼。

《后汉书·吴祐传》中从另一角度也记述了此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时扶风马融在坐,为冀章草,祐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一个方正之士因己为虎作伥,诬蔑另一位正直之人,挺身而出,并当面愤然指责,“卿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当这句充满鄙夷的话重重砸来时,不光是颜面赧然,虚汗发背,被谴责的良心将永远形成一个空空的黑洞,布满污迹,不能擦拭,不能修复,也不得泅渡。

1000年后的苏轼,在其《马融石室》诗中仍然讥刺:

未应将军聘,初従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想必,在当事人马融心中,也早已有了被后人讥讽为猿猴的预想。带着这个永远无法洗刷,也永远无法自我原谅的人生污点,马融渐渐走向他的暮年。

1600年后的清朝,一位叫钱谦益的文人,也怀着同样悔恨难当的沉重心理,走向自己的人生尾生。

陶情山水,醉心酒色的文人名士生活,养成了钱谦益胆小懦弱的性格,在历史动荡之际,他没有保全自己的声名节操,屈身降清。但良知又让他为此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后半生虽然不惜余力地为明室复兴奔波筹划,以此来安慰自己痛苦不堪的灵魂,但降清的历史污痕,却始终让他愁闷不堪,悔恨不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