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外地的姚启圣不明究竟,派人到省城催办捐银买米的事情,于成龙写了一封《上姚制台议捐济禀》,详谈福州的实际情况,说明自己不愿买米的原因。他说:(一)福州工商业者多,农民少,大家都靠买米生活,如果米价飞涨,百姓们生活难以保障。(二)福州驻军每月消耗料谷两万石,每石折银只有六钱五分,远远低于市价,购买料谷已经费尽委曲,十分艰难,如果米价再涨,则军队每月两万石的料谷就不可能买齐。(三)总督给各司道府派下来五千两银子的捐款,因为官员们经济拮据,负债累累,完成十分困难,逼急了只能用非法手段向下属和百姓摊派了。于成龙在这里列举了几位同僚困窘负债的例子。(四)目前福建的藩库十分匮乏,欠姚总督本人的一万两银子一直归还不了,军队每月还要消耗一万四千两,自己只能呕尽心血,东挪西补,实在不敢再支用新到的饷银买米了。

于成龙最后说,五千石左右的粮米,对泉州来说是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先平抑米价,等朝廷的饷银解到之后,如数发放拖欠的军饷,饷银充足后,民间囤积的粮米自然愿意出售,粮食问题就能圆满解决了。

从这篇文章看,过惯穷苦日子的于成龙,经济头脑并不比富商出身的姚启圣差。他用借米还米、临时周转的方式,平抑了飞涨的米价,帮助大家渡过了难关,其效果,并不输于姚启圣的慷慨捐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