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11-07 17:53:40

14.甲午之战

1894,岁在甲午,中日终极对决。

两年前(1892年8月8日),伊藤博文从松方正义的手中接过权杖,组织了第二次伊藤内阁。本届内阁阵容豪华,阁员的名字听上去那么熟悉,如井上馨、板垣退助、西乡从道、山县有朋、后藤象二郎、槺疚溲铩⒑谔锴迓 颐侵酪撂儆朊竦乘乩床缓停撬治裁囱氚逶酥秃筇傧蠖扇敫竽兀吭蚝芗虻ィ叭文诟笠蛞榛岬蓝固ǎ撂俨┪牟幌胫氐杆煞秸宓母舱蕖�

自山县有朋于1889年底出任首相以来,明治政府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不断加强对华军事准备。打仗就需要钱,内阁希望大幅增加国防预算,议会则拼命抵制预算案。山县有朋和松方正义是两个直肠子,他们不肯与民党做妥协,预算案也就长期得不到通过。在这一时期,不是首相解散议会,就是议会推翻内阁。

与山县有朋和松方正义不同,伊藤博文是一个身段柔软的“周旋家”,他向众议院里的民党不断释放善意,希望能博得对方的支持。可现实不遂他愿,在预算案问题上,民党议员始终寸土不让,伊藤和民党也就杠上了。到中日开战前,伊藤已经两度解散议会,而议会也对他提出了不信任案。

1894年3月,金玉均在华遇刺事件震惊了日本政坛,文人政客们疯狂地叫嚣战争。作为帝国的当家人,伊藤博文觉得最佳时机尚未到来,内阁与军方也未完成战争准备。伊藤的表态被普遍解读为“恐俄、恐华症”,福泽谕吉更是嘲笑地质问:“国家养兵是干什么的?难道铸炮、炼剑和建造兵舰是为了当作国家的装饰品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