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连三个“有什么用”,却是说出了王应麟,还有一众爱国之士的心声。

随后,王应麟不再多言,思量起来。

此事表面上看是赵维犯浑,可是细想之下,结合城中传闻,赵维想出使东瀛,老爷子又觉得没那么简单。

————————

另一边,大宁宫中。

忽必烈正于书房接见两位臣子,而这两个人还不是别人,正是谢叠山和王积翁。

单独召见两人,也是另有要务,是忽必烈要求二人举荐贤能。

要知道,元朝没有科举,汉人、南人想入元廷为官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举贤制。

一般情况,由翰林院学士,也就是忽必烈的秘书们举荐能者,由忽必烈选拔之后择职任用。

为什么元朝没有科举?

实在是,汉人无论南北,都跟开了挂似的,对考试这个事儿太擅长了。

如果真的用科举选官,那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朝堂上就得绝种了。

而且,根据元朝的阶级实情,汉人的地位确实是最低的,有大把的贵族官员反对科举,只能禁掉。

可是问题来了,禁止科举,那汉人当官的通道就没有了。

怎么办呢?

不得不说,忽必烈这个皇帝当的不容易,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家构成面前,做到平衡更不容易。

翰林院的这个举贤制,便是平衡汉人官员的手段。

这么说吧,翰林院六学士都是汉人,也就等于说举贤是汉人专属,使得官员体系之中汉臣不至于绝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om

(>人<;)